堅持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使命任務,是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的鮮明特征和寶貴經驗。沿著黨中央指引的改革方向,近40年來,從中央到地方,從城市到農村,我們創建科技園區、實施星火計劃、打造高新企業、開辟技術市場。在科技創新實踐中,持續推動政策創新、制度創新,又用政策和制度創新有效保障科技創新,全力打通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通道,最大限度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。
知其所來,明其所往。實踐證明,中國科技體制改革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,改變了中國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面貌,根本原因在于,黨領導人民從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出發,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任務,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改革初心,掃清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障礙,打通束縛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,為解放和發展先進生產力營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環境。 當前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“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”的重要部署,并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出明確要求。為此,要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科技體制改革初心,持續深化改革攻堅。 一是穩步推進制度建設,以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,破解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難題。基礎制度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、支撐事物發展的基礎性、普適性、關鍵性和常態化的制度安排。當前,我國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善。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形勢下,深化科技體制改革,要從過去的政策引導向制度保障邁進,加快推進制度的體系化、結構化和法制化建設,為我國推進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、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基本制度保障。在改革實踐中,應重點深化科技評價制度、多元化科技投入制度、知識產權保護制度、創新創業生態制度、科技安全制度等領域制度建設,協同推進全面創新基礎制度建設。 二是加強政策統籌協同,以創新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,暢通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。科技體制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,需要教育、科技、人才、產業等多領域政策協同發力。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,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,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、新模式、新動能,發展新質生產力。這對強化創新政策統籌協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未來,應著重強化政策統籌力度,建立創新政策評估機制,科學精準開展評估工作。重點評估相關政策文件是否符合黨中央精神、是否符合創新規律、是否存在風險隱患等,并及時提出評估意見,確保創新政策同向發力,形成創新發展的政策組合效應。 三是積極鼓勵試點探索,以先行先試的政策試點示范,帶動全域改革創新。先試點試驗,再總結推廣,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稅收優惠、股權激勵、創業投資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影響深遠的政策制度,都是先在一些地區開展先行先試,并最終走向全國。面向未來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制度需求,可以依托國家創新高地和科技園區開展試點探索。鼓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科技園區繼續發揮體制機制改革、政策先行先試的作用,在前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、“四鏈”融合機制創新方面走在前列。引導國家創新高地加強科技、產業、金融等部門統籌聯動,大膽探索政策先行先試,在未來產業創新發展、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等方面及時總結并推廣經驗做法。 來源:科技日報